来源:财政部新闻办公室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于2020年11月12日(星期四)上午10时举行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财政部副部长许宏才、税政司副司长陈东浩、预算司副司长郝磊出席吹风会,介绍财政资金直达机制和减税降费工作进展及取得成效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现将文字实录摘录如下:
许宏才:各位记者朋友,大家上午好!很高兴参加今天的例行吹风会。6月份和8月份,我们分别向大家介绍了财政直达机制的建立、落实及成效等情况,今天我们将着重介绍财政直达机制的最新进展、成效及下一步完善机制的考虑。同时,我们也将向大家介绍今年实施减税降费政策的有关情况。
今年建立财政资金直达机制和继续实施减税降费政策,是党中央、国务院为应对疫情影响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支持地方扎实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的重要举措。中央领导同志对此高度重视,多次主持召开会议研究谋划、部署推动,听取汇报、提出要求。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财政部、税务总局会同有关部门认真组织实施,把落实好直达机制要求和减税降费政策作为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重要抓手,完善工作机制、精心组织落实、加强政策解读,全力做好相关工作。地方各级党委、政府也高度重视相关工作,积极推动协调,健全工作机制,立足本地实际制定具体方案,为财政直达机制、减税降费政策落地见效提供了有力保障。总的来看,当前落实财政资金直达机制和减税降费政策相关工作稳步推进,组织运转有力有序有效,政策效果正在逐步显现,对减轻企业负担、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保障改善民生、稳定经济增长发挥了关键作用。
在财政直达机制方面,截至10月底,中央财政直达资金1.7万亿元已基本下达到位,地方实际支出1.198万亿元,支出进度70.9%,高于序时进度4.2个百分点,有效增强了基层财力水平,有力支撑了疫情防控、经济社会发展和脱贫攻坚等工作,为各地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提供了有力保障。
在减税降费方面,全国新增减税降费政策预计全年为市场主体新增减负超过2.5万亿元,这有力支持了市场主体纾困和发展,在稳定市场信心和稳就业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市场主体和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显著增强。
下一步,财政部将会同中央有关部门和地方,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持续抓好减税降费政策落实,加强直达资金使用管理,提高财政资金效益,努力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同时,将按照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认真总结今年做法,研究建立常态化的财政资金直达机制,以改革的办法提高财政资金效能,更好发挥积极财政政策作用,更好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谢谢大家。欢迎记者朋友提问。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央电视台记者:刚才您介绍了关于中央财政直达资金的简单情况,我的问题是能不能再具体介绍一下中央财政直达资金的使用情况以及取得的成效?谢谢。
许宏才: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各地区、各部门一直在持续推进新增财政资金直达市县基层、直接惠企利民的工作,确保直达资金有力有效、安全到位。我前面也说了一下大概情况,应当说到10月底直达资金预算执行情况总体是良好的,预算下达的任务基本完成,按照直达资金需求国库资金调度到地方的资金超80%,支出规模近1.2万亿元,支出进度超七成,有力推动惠企利民政策的落地见效。我分成下达情况和使用情况两个方面来说。
从下达的情况看,执行到10月底,实行直达管理的1.7万亿资金当中,中央财政下达了1.695万亿元,进度是99.7%,具备条件的资金已全部下达,未下达的主要是预留后续疫情防控补助资金。省级财政分配下达了1.615万亿元,占中央下达指标的95.6%,没有下达的主要是按照政策规定,省级留用一部分抗疫特别国债资金,以备不时之需,以及其他方面有可能发生的情况。扣除这部分资金后,省级下达的比例是99.3%,只有0.7%还没有下达。市县财政已将1.553万亿元下达到资金使用单位,占省级下达预算指标的99.5%。
从使用的情况看,截至10月底,各地已将包含32.63万个项目的1.607万亿元预算指标下达到资金使用单位,形成支出1.198万亿元,占中央财政已下达的70.9%,高出序时进度4.2个百分点。其中,新疆、深圳、厦门、山东、四川、青岛、广东等地区支出进度超过80%,进展较好。1.198万亿元支出中,市县支出1.152万亿元,占比96.1%,体现了省级财政当好“过路财神”、资金直达基层、“一竿子插到底”的政策效应。
从成效来看,各地区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加快分配使用,优化支出结构,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具体成效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资金下达更加快速,资金运行效率明显提高。刚才,我也讲了速度很快。财政部在高效发行抗疫特别国债,为直达机制提供资金来源的同时,快速分配下达资金,迅速搭建监控系统,各地区、各部门用较短的时间将直达资金下达市县基层,其中省级财政下达是比较快的,用了7天左右的时间,和过去比,效率极大提高,为尽早使用资金和惠企利民创造了条件,也发挥了宏观政策作用,有力地促进了经济恢复增长和复工复产。
二是资金投向更加精准,惠企利民政策的有效性明显提高。从监控系统数据进行汇总分析,资金主要在这几个方面发挥作用。
在支持减税降费方面,今年地方落实减税政策形成了减收,中央财政通过安排特殊转移支付和抗疫特别国债等直达资金后,全面弥补了地方一般公共预算的减收,还较大幅度增加了地方财力,从而有力支持了减税降费政策的落实。这样地方没有后顾之忧,所以落实减税降费政策在资金上没有压力,就能够得到及时落实。
在保居民就业方面,用于就业补助、职业技能提升行动的资金支出460亿元,困难群众生活的补助资金已支出1300亿元,有效、有力地支持落实就业优先政策。
在保基本民生方面,用于民生的资金达到了9636亿元,占中央直达资金的57%,支持兜牢民生底线。
在保市场主体方面,累计支出惠企资金5800亿元,惠及各类市场主体74万家,累计140万家次,其中贷款贴息、援企稳岗、补贴补助等直接助企纾困的政策资金支出1060亿元,惠及中小微企业近34万家、个体工商户近25万户。
在保障重大项目建设方面,用直达资金安排的1亿元以上的项目是2000余个,总规模超过4500亿元,对加快补齐基础设施短板、推动经济增长发挥了积极作用。
在支持打赢脱贫攻坚战方面,纳入直达管理的中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200亿元中,已经支出182亿,支出进度为91%,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资金保障。这200亿支出速度比较快,执行比较好,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保障。
三是资金监管更加严格,资金使用规范性明显提高。财政部严格预算源头管理,制定了资金管理办法和监控管理制度。我们建立了一整套机制,每个方面都有新的制度安排,明确了资金分配使用等各方面要求,特别是所有信息都详细记录并体现在监控系统中。各个部门包括监管部门共享信息,起到了防范作用。对于通过监控系统发现的一些问题,及时预警,并提出要求限期整改,加强与审计等部门的信息共享,有效形成了监管合力。总的来看,虽然各地直达资金分配使用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但数量和金额占比较小。直达资金管理执行比较规范,挤占挪用等严重违规问题相对较少。谢谢。
经济日报记者:今年为了应对疫情防控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减税降费政策,请介绍一下相关部门具体采取了哪些措施及取得了哪些成效。谢谢。
许宏才:减税降费,党中央、国务院作出决策部署之后,我们是两个部门,财政部是研究制定税收的政策,我们叫税政司,刚才也介绍了,税务总局要具体的落实,特别是在政策具体的执行和征管方面,我们请他们两位分别介绍一些情况,先请财政部的陈东浩说说。
陈东浩:谢谢你的问题。减税降费惠企利民、公平有效,是应对经济下行压力的重大举措。在近年来我国实行大规模制度性减税的基础上,今年以来,为了应对疫情对我国经济带来的巨大冲击,在财政收支十分困难的情况下,财政部会同国家税务总局等有关部门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及时出台了一系列阶段性、有针对性的减税降费政策。
为确保各项减税降费政策落到实处,使企业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帮助企业渡过难关,各级财政部门精心组织采取一系列积极有效的举措,创新政策实施方式,提高政策实施的时效性和精准性,主要采取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及时出台相关政策。为应对疫情影响,财政部会同有关部门,迅速组织力量,加强统筹协调,2月初连续发布了4个税收政策公告,先后出台20余项税费政策。
二是深入开展调研,加强政策评估。财政部会同有关部门积极开展减税降费调查研究,跟踪政策实施情况,针对政策落地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深入分析成因,及时研究解决。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根据抗疫形势,后续又实施了优惠力度更大的税费减免政策,支持企业复工复产。
三是加强监督检查,保障落地见效。组织各地财税部门,财政部各地监管局开展多领域、全方位的监督检查,对搞变通、打折扣、变花样乱收费抵消减税降费效果的,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同时,加强收入分析监测,对异常情况进行重点分析,对非税收入增长较大的地区进行重点核查,切实规范税费征收行为。
四是加强预算收支管理,支持落实减税降费政策。要求各级政府要坚决落实政府过“紧日子”的要求,大力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同时,中央财政加大对地方转移支付力度,建立新增财政资金直达市县基层机制,把减税降费带来的基层财力缺口及时补上,使惠企利民政策真正落地。
五是加大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中央财政补助和调剂力度,支持地方做好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工作。今年,中央财政安排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补助经费5827亿元,比去年增长10.7%,并重点向基金收支矛盾较为突出的中西部地区和老工业基地省份倾斜;基金中央调剂比例提高到了4%,全年筹集中央调剂基金7400亿元,中西部地区和老工业基地省份受益1700多亿元,比去年增加17%。
从目前各方面反映的情况看,各项措施实施效果良好,预计全年为企业减轻负担超过2.5万亿,无论在绝对额上还是在相对GDP的比重上,从世界各国来看都是比较大的。谢谢。
光明日报记者:刚才听到许部长说,按照国务院常务会议的要求,要研究建立常态化的财政资金直达机制,这方面有没有什么具体的考虑可以介绍一下?谢谢。
许宏才:谢谢你的提问。国务院常务会议作了部署,我们也一直在按照要求做相关的工作。今年直达机制刚才我前面介绍了,效果还是非常好的,把这种机制更好地总结,建立常态化的制度和规则,肯定在很多方面能够把财政政策的效率、效用提升。请预算司的郝磊介绍一下情况。
郝磊:我下面具体回答一下。按照国务院常务会议的部署,我们将继续抓好财政直达机制的贯彻落实,并且对今年的直达运行机制进行认真总结,归纳好的经验做法,分析解决存在的一些操作中的问题,针对性地调整完善,抓紧研究建立常态化、制度化的财政资金直达机制。总的考虑就是:在保持现行财政体制、资金管理权限和保障主体责任稳定的前提下,继续坚持今年的“中央切块、省级细化、备案同意、快速直达”的做法基本不变,拓展直达资金范围,改进完善直达机制,同时加强直达资金管理,着力提升管理的科学性、规范性和有效性。
一是合理扩大直达资金的范围。今年中央直达机制主要是针对抗疫特别国债和特殊转移支付新增的财政资金。2021年,我们将适当拓展,并且对纳入范围的项目整体实行直达管理。初步想法是,聚焦与人民群众密切相关的民生等重点领域,把可以直接分配的中央和地方共同财政事权转移支付,具备条件的专项转移支付和用于直接保基层财力的一般性转移支付,纳入直达资金的范围。这样安排,直达资金覆盖的领域更广、规模更大、精准度更高,基本上能够实现中央财政民生补助资金的全覆盖。
二是完善部门协调配合的工作机制。今年各有关部门在部际专项工作机制下,集思广益、密切配合,在提高直达资金管理水平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完善这个工作机制,扩充部门范围,明确职责分工,强化行业部门的业务指导和监督职责,完善直达监管体系,加强财政监管和审计监督,做好直达资金专项对账工作,推动形成职责清晰、分工明确、沟通顺畅、协调高效的工作格局。
三是强化直达资金监控系统的支撑。财政部将结合新形势、新需要,加快升级改造直达资金监控系统,拓展数据分析和预警功能,进一步推进部门之间的数据开放共享。各级财政部门也要加紧推进相关工作,继续发挥监控系统的“助推器”和“千里眼”的作用,强化对直达资金的全过程、全链条和全方位监控。同时,我们将抓紧印发通知,明确中央直达资金预算管理的有关要求,并对财政信息系统进行相应的调整完善,根据需要组织开展培训,提升基层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
四是把财政直达资金作为今后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推动把直达机制嵌入预算管理流程,不断完善体制机制,加强制度保障和约束,切实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谢谢。
中国日报记者:据我们了解,抗疫特别国债部分资金现在用于抗疫相关支出,这部分支出收益比较低或不存在收益,这会不会给地方政府带来偿债压力,未来会不会有一些偿债风险?谢谢。
许宏才:这个问题问得很好,也是我们最开始设计抗疫国债政策制度时考虑的问题。按照国务院批准的方案,财政部在抗疫特别国债发行和使用方面作了一些制度性安排,尽可能避免你刚才讲到的这些问题,具体的制度安排方面,主要有几方面考虑:
第一,抗疫特别国债资金分配时考虑了各地方财力状况。根据抗疫特别国债资金管理办法,资金按照因素法分配,其中最主要的因素就是地方财力状况。这就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地方能够到期偿还。从分省的情况看,各省还本金额和它的财力水平大体上是相协调的。
第二,在政策上明确地方可以结合实际统筹安排还款来源。抗疫特别国债除了用于有一定收益保障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以外,也可以用于抗疫相关支出、地方“三保”等经常性支出,以及防汛救灾支出。为与扩大资金使用范围相匹配,保障地方足额筹集还本资金,允许地方在项目收益之外,统筹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等各类财力进行偿还。也就是说,对于收益较低的个别项目,地方可以统筹其他方面资金予以偿还。
第三,抗疫特别国债还本付息来源由中央和地方共担。1万亿元抗疫特别国债资金全部由地方使用,但在还本付息方面中央均承担了责任。其中,抗疫特别国债利息全部由中央财政统一承担,地方无需负担利息;本金1万亿元中,3000亿元是由中央负责还本的,地方负责还本7000亿元,减轻了地方还本压力。
第四,抗疫特别国债为中央财政发行的国债。抗疫特别国债由中央统一发行,以转移支付的方式下达到地方,抗疫特别国债的还本付息,本质上是中央和地方财政的一个结算关系,就是国债到期以后,中央财政通过结算的方式把地方要承担的本金收回来,由中央财政统一偿还。抗疫特别国债风险等级最低,不会形成债务违约。
当然,大家也高度关注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我们高度重视地方政府债务的风险问题,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规范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包括坚决遏制隐性债务增量,积极稳妥化解隐性债务存量,对违反规定举借债务的相关单位和人员进行问责处理等,确保不发生区域性和系统性风险。谢谢。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广记者:我们知道,在直达机制建设过程中除了财政部门,中央和地方部门也做了很多工作,能不能简单介绍一下。谢谢。
许宏才:直达机制的建立和运行的过程中,除了财政部之外,我们还跟中央的有关部门密切协调配合,建立了协调机制。地方政府也是一样的,除了财政部门之外,也有地方的相关部门,最终把资金用好还是在资金的使用方面。有关具体的情况请预算司郝磊介绍一下。
郝磊:谢谢您的提问。您刚才说得很对,今年是直达机制探索实施的第一年,对相关部门和地方来说也是一个全新的工作。为了确保有关工作顺利开展,中央有关部门和各地方认真研究、积极配合,大力推动,通过采取各方面的措施,为直达机制的落地见效提供了坚强保障。
从地方来看,各地区确实做了大量工作,采取了以下几方面的措施。
一是加强制度保障。各地区都结合本地区的实际,建立了一系列监督管理制度,出台了相关的资金管理办法、实施细则、工作指引等,确保直达资金在地方的安排使用有章可循。
二是健全组织机制。比如河南及时成立了工作领导小组,组建工作专班,设置预算管理、资金管理、财政监督、信息技术四个工作小组。贵州第一时间成立了工作专班,建立了联络员制度、会议制度、报告制度、工作调度制度等工作机制。
三是完善监控系统。像北京、天津等地都是首次搭建了直达资金监控系统,在较短时间内实现了预算指标系统、国库集中支付系统和监控系统的数据对接。湖北等地分类完善预警机制,并将预警机制嵌入了监控系统。
四是强化日常督导。山东、云南等地采取建立反馈机制,编印工作简报等方式,定期反馈直达资金的支出进度、明细等。安徽先后五次组织开展了全省专题培训,确保工作要求、业务培训等直达基层。
从中央有关部门来看,主要是加强部门之间的协同联动,发挥各自的优势,强化直达资金的跟踪监管,推动直达资金科学、规范、高效使用。审计署组织开展了直达资金的专项审计,采取数据分析和现场审计等方式,加大跟踪审计的力度,及时发现直达资金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并且督促地方及时认真整改。人民银行组织各级国库按照拨款指令,及时办理直达资金的拨付。民政部等部门开展了调研督导,实地检查政策落实和资金下达的有关情况。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强化了跟踪监测,按月调度各地区社保资金的发放情况。税务总局组织开展了减税降费情况检查,及时查处各种不作为、乱作为问题。刚才蔡司长也专门作了介绍。
总之,财政资金直达机制能够取得较好的成效,和各地区、各部门的大力支持配合是密不可分的,与各级各有关单位工作同志的辛勤付出和努力也是密不可分的,今天借此机会,我也向所有参与的同志表示由衷的感谢。谢谢。
香港紫荆杂志记者:财政直达资金下达速度比较快,但是一些地方因为资金与项目不衔接的问题,出现了“钱等项目”的情况,影响了资金的使用效益。请问财政部将采取哪些措施解决下拨资金闲置的问题。谢谢。
许宏才:这个问题问得很好。现在执行情况总体较好,但确实存在这样的问题,我刚才在回答的时候也提到了。我们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后面还要继续解决这个问题,具体请郝磊介绍。
郝磊:为了提高直达资金的使用效率,尽快发挥直达资金对“六稳”“六保”的支撑作用,在直达资金下达之前,我们就提前要求地方做好项目储备,便于直达资金下达以后尽快安排使用。刚才许部长讲了,支出和使用情况总体上是非常好的。但是,在实际执行中,监控系统发现,其他部门也有反映,确实一些地方存在您刚才所说的问题,主要原因,一方面是项目前期准备工作不够扎实,另外一方面,也可能是受到了疫情影响,导致项目实施的条件发生了变化,资金暂时难以支出。对这个问题,财政部高度重视,进行了专门研究,及时向地方财政部门印发通知,明确了相关政策。
一是允许地方将抗疫特别国债资金用于支付2020年竣工,但还需要结算的项目款项,以及可以用于弥补前期已经发生的抗疫经费缺口。
二是对预计年内难以形成实际支出的直达资金,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地方可以及时调整用于其他具备条件的项目。同时,财政部督促省级财政部门加强对市县财政的指导,确保资金尽快用在刀刃上。
从目前的情况看,上述措施已经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您说的“钱等项目”的问题也得到了有效解决。不排除有个别个例,但应当说越来越少。刚才许部长说我们会及时跟踪监控这个政策,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下一步,将继续结合深化预算管理改革,完善相关体制机制,尽可能把相关的要求提前通知地方,给地方预留必要的准备时间,同时指导地方加强项目库建设,扎实做好项目储备等前期工作,为直达资金的精准高效使用发挥作用、打好基础。谢谢。